【藍睛】戲劇傳奇回來了!永安大戲院全新亮相青島
時間:2021-02-27 08:36:00
訪問:2498
永安大戲院代表了青島在中國戲曲史上的個輝煌時代,坐落于平度路22號的它,曾有“華北第一大劇場”之稱,在全國也僅次于上海的天蟾大舞臺。那時的梨園就流傳:沒到青島永安大戲院唱過,就不算名角。最近走進市北區(qū)老四方劇院的島城戲迷朋友可能已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,老一輩青島人記憶中的永安大戲院又回來了。
座落于市北區(qū)人民二路6號的原四方劇院,始建于1958年,是老青島人記憶中的“黎明大戲院”和“井岡山影劇院”,2012年改造后作為老城區(qū)的重要劇場之一向市民開放。如今走到劇院門前,可以發(fā)現(xiàn)主樓最高處已經(jīng)換上了“永安大戲院”的醒目標識,劇場的外立面也裝飾一新。
青島永安大戲院總經(jīng)理 寧偉華:從去年的八月份更名為永安大戲院,十二月四日完工以后,正式對外營業(yè),現(xiàn)在的改造從底下看它是有龍柱,四個龍柱,以紅色底子為主,旁邊兩邊以歐式的風格為輔。
永安大戲院原址位于平度路22號,1924年修建,1994年拆除重建后,作為群眾文化館向市民開放,為了讓中國戲曲史上紅極一時的永安大戲不只留在歷史上、記憶中,2020年青島演藝集團專門立項,將常年作為島城京劇演出“大本營”的四方劇院更名為永安大戲院,青島永安大戲院總經(jīng)理 寧偉華:這張照片是老的永安大戲院,在平度路的一個老照片,它原來是歐式風格,現(xiàn)在在四方這邊改成永安大戲院也是根據(jù)這個照片設計的,第二個是它的歷史,山東省《文化藝術(shù)志》里邊整個這個篇章,原文復制下來的。
走進全新亮相的永安大戲院看戲,觀眾在劇院走廊就能了解它近百年的歷史變遷。順著樓梯拾級而上,還能一睹半個多世紀前曾經(jīng)在永安大戲院粉墨登場的名家風采。
青島永安大戲院副總經(jīng)理 劉媛媛:因為永安大戲院曾經(jīng)有,華北第一大劇場之稱,所以它當時在全國是非常聞名的,吸引了眾多的京劇名伶前來青島演出,京劇的四大名旦,都是我們大家眾所周知的,你看梅蘭芳先生,尚小云先生,程現(xiàn)秋先生,荀慧生先生,還有許多其他生行流派的創(chuàng)始人,都曾經(jīng)來到我們青島老的永安大戲院演出過。
新中國成立后,永安大戲院劃歸市文化局,上世紀50年代青島市京劇院成立后,言少朋、張少樓、張春秋等多位京劇流派大家來青傳承發(fā)展,都曾在永安大戲院登臺亮相,步入劇院二樓的展陳廳,可以看到他們流芳溢彩的舞臺劇照,建團時期的文武場老樂器、手繡行頭以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手寫劇本等等,青島京劇史上的部分珍貴實物讓人大開眼界,青島永安大戲院副總經(jīng)理 劉媛媛:這兩一看非常有年代感,比較陳舊,大概是在青島京劇院建團(上世紀)五十年代左右就已經(jīng)有了,這是鳳冠,一般是娘娘,公主在正式場合當中,要穿蟒所佩戴的,這個羅帽就是我們京劇當中代表英雄人物戴的,叫做硬羅帽,也叫做英雄盔。
目前永安大戲院所有展廳向市民免費開放,正月期間劇場安排了多場京劇演出,新一年,劇院也正精心安排演出和邀請計劃,希望重拾永安大戲院的輝煌。
青島永安大戲院黨支部書記 白潔:我們將進一步引進一些國內(nèi)的名團名家,打造一個戲曲為主題的劇場,把我們更多更好的戲曲作品率獻給島城的觀眾,也把我們永安大戲院這個品牌延續(xù)發(fā)展得更好。
青島永安大戲院黨支部書記 白潔:我們將進一步引進一些國內(nèi)的名團名家,打造一個戲曲為主題的劇場,把我們更多更好的戲曲作品率獻給島城的觀眾,也把我們永安大戲院這個品牌延續(xù)發(fā)展得更好。